在日本想吃燒肉?不再霧煞煞的點菜速成整理:「牛肉」篇

文章ID : 100251
更新 :

到日本旅遊,總會想要體驗一下去居酒屋燒烤店大吃一頓,享受一下在日劇上常看到的和式飲食風情,不過對旅人來說最苦惱的肯定是點菜了吧?明明隔壁桌飄來陣陣香味,卻不知道自己喜歡的燒肉部位名稱是什麼,別擔心,這篇文章會帶你認識日本燒肉店常見菜單,想安排一場「肉食」之旅的人快收藏!

以筷子夾肉蘸醬

圖片來源:Photo AC

日本燒肉小常識

過去日本因為宗教影響,並不吃肉(魚除外,因為在日本人的眼中魚與其他動物的肉得分開看待),甚至有法令明定禁肉,想要嚐一下「野味」只能躲起來偷偷吃。到了明治維新後,引進歐美思想,倡導要營養均衡以強健體魄,加上中國、韓國等地方的飲食文化影響,最後形成了這個把肉切成薄片、沾上略甜的醬汁自己烤的肉食文化。

筷子夾取燒肉,搭配白飯圖片來源:Photo AC

燒肉大致分為兩個種類,一種叫做「カルビ」(karubi),一種叫做「ロース」(rōsu)。語意上,「カルビ」指的是肋骨旁的肉,「ロース」則是燒肉,不過這樣解釋好像沒什麼概念,去燒肉店中最重要的是認知到脂肪多、油份多的肉是「カルビ」,脂肪少、口感較清爽的肉是「ロース」。而日本的「燒肉」通常都以牛肉為主,豬肉、雞肉為輔,口味可選擇要灑鹽的「鹽味」(しお,念法為shio)與沾醬的「醬汁味」(たれ、念法為tare),此外「ホルモン」(horumon)在近期也是大熱門,它指的是內臟,有些燒肉店則是直接縮小範圍為「腸子」,「ホルモン鍋」在較冷的天氣或需要補足元氣時,也都可以嘗試看看。以下,就來直接教你菜單怎麼看!

日本燒肉菜單一次看懂!

肉類:從「口感」認識兩大種類肉品

較多油質的「カルビ」部位カルビ
圖片來源:Photo AC
較少油脂的「ロース」部位ロース
圖片來源:Photo AC

如上所述,日本燒肉店菜單也都會大致將燒肉分成兩種:較多油質的「カルビ」和口感清爽的「ロース」。許多菜單上還會標示「國產」(產地於日本)、「特上」(肉質等級高)、「厚切」(肉質厚度厚)等,從這些詞彙大概就能推測出這些肉的價差差在哪裡。

牛的橫隔膜部位牛的橫隔膜部位「ハラミ」
圖片來源:Photo AC
裝在盤子裡的生五花肉「バラ」常被稱為「五花肉」的「バラ」
圖片來源:Photo AC

接著就可以來看看常見的「燒肉部位」有哪些。「バラ」(bara)常被稱為「五花肉」,是位於肋脊周圍、肩胛的肉,油質與口感兼備,是燒肉中的「定番」肉品。「ハラミ」(harami)指的是牛的橫隔膜,纖維質豐富、很有嚼勁,有油質熱量較低,可說是相當受女性歡迎的部位。

燒烤牛舌

牛舌
圖片來源:Photo AC

「牛タン」(gyūtan),就是鼎鼎大名的牛舌了。吃牛舌時會感覺到一種「循序漸進」的口感,較深紅色的部位是牛舌的前端,較有嚼勁,接著會越來越軟、越油,感受到所謂的「入口即化」的柔嫩,一般都是灑鹽品嚐,標示「ねぎ」(negi)則是有加蔥的意思。

內臟類

燒烤內臟

燒烤內臟
圖片來源:Photo AC

內臟類講求的是「口感」與「嚼勁」, 「シマチョウ」(念法為shimachou,漢字為「縞腸」),指的是 「牛大腸」,條紋狀的外觀非常好認,且越新鮮的條紋就越明顯,油質非常飽足。 「レバー」(念法為reba),指的是 「牛肝」,多以生吃(刺身)的方式來品嚐,而 「ハツ」(念法為hatsu)指的是 「牛心」

擺在鐵網上燒烤的牛胃「ハチノス」是牛的第二個胃
圖片來源:Photo AC
牛肝牛肝
圖片來源:Photo AC

另外,牛的四個胃都經常入菜。 「ミノ」(念為mino,漢字為「瘤胃」)指的是 「牛的第一個胃」,嚼勁十足口感佳,非常適合當下酒菜,越厚代表品質越好,店家通常會為了讓它更容易熟,在上面劃個幾刀。 「ハチノス」(念法為hachinosu,漢字為「網胃」),是 「牛的第二個胃」,「ハチノス」其實也可以寫作「蜂の巣」,名符其實,它的外表就長得跟蜂巢一樣,大部分的店家都已經先處理過了,所以稍微燒烤一下即可食用。

「センマイ」(念為senmai,漢字為「重瓣胃」),為 「牛的第三個胃」,有些店家不會將外面黑色的外皮撕去,有些則是剝除了讓裡頭的白色內身露出來,外觀南轅北轍但本身沒太大不同,食用它別對味道抱太大期待(很淡,得沾醬食用),要以品嚐口感為主。 「ギアラ」(念法為giara,漢字為「皺胃」),是 「牛的第四個胃」,肉質比其他三個都要來得硬,建議烤的時間要拉長一點。

燒肉單詞總整理

「カルビ」部位燒肉

圖片來源:Photo AC

是不是覺得光是看圖就食指大動了呢?最後把文章中介紹到的燒肉名稱再做一次總整理,讓你下次可以不用再望「肉」興嘆,想吃什麼,就大聲地點菜吧!

種類

日文單字 讀音 中文意思
カルビ(かるび) karubi 脂肪多、油份多
ロース(ろーす) rōsu 脂肪少、口感較清爽的肉
ホルモン(ほるもん) horumon 內臟

味道

日文單字 讀音 中文意思
しお shio 鹽味
たれ(タレ) tare 醬汁味
ねぎ negi

部位名稱

牛肉各部位日文圖解

製圖:Nene

日文單字 平假名 讀音 中文意思
バラ ばら bara 五花肉
ハラミ はらみ harami 牛的橫隔膜
牛タン ぎゅうたん gyū tan 牛舌
シマチョウ しまちょう shimachō 牛大腸
レバー ればー reba 牛肝
ハツ はつ hatsu 牛心
ミノ みの mino 牛的第一個胃
ハチノス はちのす hachinosu 牛的第二個胃
センマイ せんまい senmai 牛的第三個胃
ギアラ ぎあら giara 牛的第四個胃
ネック ねっく nekku 牛頸肉
肩ロース かたろーす kata rōsu 肩胛里脊(肩胛上蓋肉)
リブロース りぶろーす ribu rōsu 肋眼排
サーロイン さーろいん sāroin 沙朗(牛腰脊肉)
ヒレ ひれ hire 菲力(牛裡脊,嫩腰肉)
ランプ らんぷ ranpu 臀肉(牛臀部位,臀蓋肉)
外モモ そともも sotomomo 外腿肉(後腿外側)
内モモ うちもも uchimomo 內腿肉(後腿內側)
シンタマ しんたま shintama 牛腱子心(後腿內側靠近臀部的嫩肉)
中バラ なかばら nakabara 中腹肉(牛肚腩中央部位)
外バラ そとばら sotobara 外腹肉(牛肚腩外側部位)
ウデ(肩) うで(かた) ude (kata) 前肩肉(牛前腿肩部)
肩バラ かたばら katabara 肩腹肉(靠近肩部的胸腹肉)
スネ すね sune 牛腱(牛小腿部位,前後腿均有)
テール てーる tēru 牛尾

透過這次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燒肉常見部位的日文名稱更熟悉了吧!下次到日本燒肉店用餐時,不妨大方點單,試著用日文向店員說出想吃的部位,讓美味的燒肉體驗更加道地。快把今天學到的單字牢牢記起來,下一次聚餐就能小小展現一番囉!

整理撰文:issue 2016.8.22
更新:NH 2025.9

樂吃購!日本的個人照片
作者 《樂吃購!日本》編輯部
《樂吃購!日本》是專為台灣與香港旅客打造的日本在地旅遊資訊平台,由長年居住日本、精通日語與文化的中文編輯、採訪記者與專業導遊組成。我們深入東京、大阪等人氣城市,亦實地走訪地方特色景點,提供第一手日本旅遊、美食、購物、交通、簽證與優惠情報。曾獲 NHK、日本觀光局、地方自治單位等媒體與機構報導或與其合作,具備豐富的第一線採訪與內容製作經驗。編輯部秉持資訊準確、用語親切、設計友善的原則,致力為讀者打造最貼地、實用且值得信賴的日本旅行指南,是規劃行程、認識日本文化的最佳起點!
OR
Facebook 登入
成為會員後,您可以使用以下功能
收藏文章
預約行程體驗
立即註冊新會員